第(2/3)页 当初就听说,朝廷没钱没粮,战事难以为继。是谢长陵以一己之力,组织南边的豪门世家捐输粮草,支援前线。这才打败了楚王的军队。 如今,开始还债。 奈何,债务人耍流氓,仗着手中的权势,将债务转嫁给了当地百姓。当地官府为虎作伥,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谢长陵这一手玩的真‘漂亮’!不愧是搞政治的,拿别人的性命,别人的资产,别人的土地,当做筹码,供他驱使! 最终目的达成,他是片叶不沾身,还得了个贤相的美誉! 陈观楼表示深深的唾弃。 当官的果然没有一个好东西,都是无耻之徒。 南方市场不景气,北边市场同样不景气。 跑西北线的族人唠叨道:“有侯爷照拂,安全方面不用担心。可是,西北生意也不好做啊。西凉年年南下,那边穷疯了,专门抢粮食抢女人,烧杀劫掠。 按理说,那边粮食应该很好卖。可是,道路不太平,路上消耗太多,虽说有侯爷在,但是当地官府也需要打点一二。毕竟县官不如现管。 粮食生意我是怕了,转头做布匹买卖,一群穷光蛋,啥都买不起。光盯着几个有钱佬,可是那么大的量,仅有的几个有钱佬也吃不下。为了将货物出完,拖了一月又一月。若是往年,货拉过去,不出一个月就能解决。现在,三五个月都是快的。” “不至于吧!那帮西凉人难道不需要布匹?当地没有往外走私的?” “当然有走私的。但他们另有货源渠道,而且隐秘。人家一打听,我们是侯爷的族人,都不跟我们接触,生怕我们黑吃黑。嘿,一群不知所谓的家伙。若非井水不犯河水,早就举报了这伙人。” 这跟陈观楼想象中的情况完全不同。他以为在西北,在战区,经济会畸形的繁荣发展。富贵人家用的货物,理应供不应求,商人赚的盆满钵满。 他将疑问问出口,对方告诉他,“那都是老黄历。西凉这几年频频南下,谁都不知道,下一次西凉会从哪里进来,杀向什么地方。所以当地人,这地方……”族人指着头部位置,“想法变了。保命要紧,都想往外跑。 若非当地官府严格控制路引的发放,跑得人更多。就算如此,很多村落,人都跑光了,宁愿当流民,也不乐意守在那鬼地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