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三千人中第一仙-《我自红楼来》


    第(2/3)页

    负责放榜的官员走上前拱手道:“贾大人,恭喜恭喜,值此快意之刻,可有佳作以示心迹?”

    有的人一边科考一边做官,别人是“学生”,他是“大人”。

    在这个时代,诗词歌赋最受读书人的追捧和喜爱,他们产生情绪时都会作上一首,用以表达自己的心情,特别是在金榜题名时,哪怕诗才一般的人也会在这一刻文曲星附身,写出一首首惊艳之作来。

    现场已经有不少新科贡士开始在榜纸上泼洒笔墨了,个个写的激昂张扬,围观的文人士子们大声叫好,落榜的考生也在写,不过他们的诗词更显消沉悲凉,极个别有有自暴自弃之意。

    贾瑜是国朝的诗词大家,这是他作完《青玉案·元夕》后景文帝评价的,随后传扬天下,天子金口玉宪,他都如此说了,哪还有人敢明目张胆的否认。

    况且贾瑜所作之诗词的确极好,无论是言志的诗,还是抒情的词,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他代天子写给皇后娘娘的那首《清平调》,被无数文人士子称作是“国朝第一美人诗”。

    见众人一脸热切的看向自己,贾瑜拱手道:“那在下就献丑了,请诸位仁兄斧正。”

    他的谦逊有礼赢得一片赞美声,都中会元了,还和他们这些秀才举人自称“在下”,真是翩翩公子。

    新科贡士们不会随意的在榜纸上乱写,他们都是规规矩矩写好自己的快意之作,然后署名盖章,要真是在庄严宝相的榜纸上瞎写乱画,绝对会遭到别人的抨击,认为他放浪形骸,对接下来的殿试多多少少会有些影响,而且这些榜纸上的诗圣上也会御览,再由专人抄录,编成诗册传扬天下。

    他们可不想在圣上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不是人人都有资格狂妄的。

    见新科会元走上来,新科贡士们纷纷让位,贾瑜接过小吏呈上来的毛笔,挑了一块空白之处,落笔道:

    “三千人中第一仙,花如罗绮柳如烟。”

    “时人勿讶登科早,月里嫦娥爱少年。”

    “好!”

    众人齐齐叫好,一脸羡慕的看着贾瑜,这位贾会元真是活成了他们读书人的榜样,这模样、这才华、这功名还有这出身,真是数不尽的风流,道不完的个傥,国朝泱泱数百万读书人,却恐无有能出其左右者。

    一名新科贡士叫道:“贾会元既然自诩三千人中第一仙,则可为谪仙。”

    此话引来一片附和,自此贾瑜又多了一个别称:贾谪仙。

    陈淳亦是落笔写了一首七律,不过他因不擅诗词,而写的寡淡,但众人还是给面子的叫了一声“好”。

    “仲卿,从今天起,贾解元这个称呼就要寿终正寝了,贾会元怕是也坚持不了多久,接下来是贾状元还是贾探花?”

    人群中有人喊道:“以贾会元的相貌和才华,探花最为合适。”

    状元是天下读书人中第一位,榜眼因高不成低不就,居中没有什么存在感,但探花就不一样了,唯有才貌双绝的贡士可为之。

    其实这三者的成绩并没有多少差别,三鼎甲多是由天子和大臣们喜好而定,状元和榜眼不意味着他们的成绩就比探花要好,但他们一般都会很老,上次殿试的状元和榜眼都过了三十岁。

    在天下所有读书人看来,被点为探花是一种无上的荣誉,尊宠程度远迈前两者,意味着天子和大臣们都喜欢你,觉得你长得最好,才华最高,这对于中探花者以后仕途有很大帮助。

    朝廷里那些大臣武勋都喜欢找探花做女婿,比如给荣国公贾代善做女婿的林如海,他们最受人追捧,因此很多被点为探花的贡士要比中状元还要兴奋。

    考生们科举时不仅要靠才华,也要靠脸,特别是在殿试的时候,只要你长得足够好,就比长得丑年龄大哪怕是成绩比你好的人要更有优势。

    贾瑜两元及第,和他的外貌多少有一些关系,比他学问渊博深厚的人多了去了。

    当年景文帝就是见林如海才貌双绝,才点了他做新科探花,对他也一直很喜爱很信任。

    就算接

    下来的殿试景文帝要点贾瑜为状元,大臣们也会冒死劝谏,强烈要求改点他为探花。

    若是他三元及第,大魁天下,就没必要弃文从武了,文官们不会愿意看见这种大才成为粗鄙的武夫,贻笑千古,肯定会把他抢回去做文官。

    三鼎甲的排名全看天子的个人喜好以及大臣们的感觉,一般来说如果大臣们意见一致,天子半推半就也就同意了。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