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表里不一公孙度-《大汉:我为武帝排忧解难》


    第(2/3)页

    甚至可以说,如若窦婴真的表露出来想要逆反之心,第一个站起来便是要指着他鼻子骂,坚决反对的便会是窦老太后。

    虽说窦老太后不是那么喜欢刘彻这个孙子,不像是喜欢梁王刘武那般,可却也不是那么的反感这个自幼就很机灵,年少之时便英姿勃发的孙子刘彻。

    所以像窦老太后这样一个眼瞎心明,在深宫之中争权夺势几十载的老人,她既是会为了窦氏一族的权利地位与刘彻争权,但却也是有着自己明晰的底线。

    至于刘彻的母亲王太后,就更不用说了。

    虽说王太后也与刘彻之间存在母子争权,可是王太后内心深处还是十分疼惜自己的这个儿子的,所以在刘彻尚且不如现在这般懂事的时候,便是王太后一直在默默呵护刘彻,为其遮风避雨。

    所以说到底,无论是窦老太后还是王太后,其实与刘彻之间无论是争权还是勾心斗角那都是有相当程度的底线的,他们绝对不会允许旁人伤及刘彻的根本。

    所以,这京都之内,深宫之中真正对于刘彻而言的威胁,便是那些并不流于表面之上,而是暗藏于汹涌波涛之中的明枪暗箭。

    这些人,无须顾虑太多,谋事永远都是只考虑自己的利弊,能够受益多少。

    “朕会铭记此事的,多谢曼倩你的再三提醒。”

    言及于此,刘彻便是双手抱拳,微施一礼。

    东方朔见到刘彻脸上的一抹凝重之色,也是点了点头。

    不过关于某个人的话语,他却是深藏心底,根本没有提及一分。

    因为此人对于刘彻的危险,可以说是胜过这宫中的一切危险,此人的对于刘彻的威胁,才是最为致命的。

    只不过,便是一剑横于东方朔的脖颈之处,东方朔都不会道出这个人的名字,讲出此人之事。

    所以这些日子东方朔的心里都是无比的苦恼,如今的他,已经是有些被置身于两难之中了。

    “对了,曼倩,你说公孙度在那传回京都的书信之中究竟写了些什么?”

    “你知道吗?”

    听到刘彻的闻言,东方朔便是摇了摇头,言道:

    “臣虽然未出京都多久,便是发现了公孙度深夜在驿馆外的树林之中飞鸽传信,但是为了不打草惊蛇,所以一直都没有惊动他。”

    说起来,东方朔对公孙度的怀疑,其实已经是可以追朔到很久之前。

    之所以东方朔怀疑起了公孙度,便是因为此前他便是在几次接触之下都感觉到公孙度的神情以及与自己之间言谈举止有所异样。

    虽然公孙度已经在竭力控制自己与东方朔交谈之时的神情举止,但还是被东方朔捕捉到了。

    因为东方朔的察言观色,识人之术原本就远非常人,加之他与公孙度之前不说是每日都在一起畅聊,那也是经常相聚交谈,可谓彼此之间那是相当的熟悉。

    正因如此,东方朔才能够对公孙度所表现出的一丝丝的异样有所察觉。

    不过东方朔之前虽然对公孙度表现出的异样有所疑虑,但却也是不知道其究竟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亦或者说是心中藏着什么目的。

    直到这次出征闽越,在知道公孙度便是刘彻任命的秘密训练五百羽林军的统领,心中已是做好了准备,出行之后便是让常虞一直在密切监视他。

    果然,在抵达驿站之后,公孙度便是按奈不住,飞鸽传信,送回京都。

    “不过陛下,据臣所知,公孙度不仅是与京都之内的人有联系,他甚至与闽越国之间也有联系。”

    “什么?他还与闽越之间有联系?”

    听到东方朔的这句话,刘彻终于是神色大变。

    要知道公孙度若是暗地里心怀异心,为他人谋事,那最多也就是只能说是其心不纯,表里不一,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一般谦虚有礼,忠心不二。

    可他如若在这件事当中还充当了闽越的眼线亦或者说是传递消息之人,那么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可是叛国,将汉朝的消息传给敌国之人,性质可是极为的恶劣。

    若真如此,恐怕事毕之后,刘彻也是容他不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