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蜀国公事败-《圣宗大师兄》
            
            
            
                
    第(1/3)页
    帝都
    皇宫某座大殿,皇帝端坐其上。
    米雨松位于皇帝一侧,负手而立,丝毫没有作为内侍的样子。
    下首第一位正是吴国公朱广孝:?(′?...?`)?
    秦国公拓跋云汉,
    上直卫指挥使朱厚直,
    禁军总兵官寇一文,
    锦衣卫同知代德安,
    东厂千户原东祥,
    等等一十九人齐聚。
    这些人相当于是正阳军方,武装力量在帝都的全部大佬。
    而他们今天举行的这一场会议关乎了正阳未来二十年的走向。
    由锦衣卫同知,代指挥使代德安介绍完近一年来锦衣卫连同东厂对于整个正阳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的调查报告。
    其中关于南海的,除了一些诸位大佬早就心知肚明的内容之外又多了三条。
    南海巨寇。
    这种称谓放在以前来说,可能需要动用朝廷出动兵力进行围剿或者是招安。
    而现在这样的称谓却代表着南海的某种希望。
    “此三巨寇,可为我朝所用?”
    皇帝问出了一个问题。
    代德安无法回答,只得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米雨松。
    米雨松抬眸,看向了原东祥。
    原东祥旋即出列。
    “禀陛下,其实南海不止有三大寇!”
    “哦,详细说来。”
    旭阳帝面上根本看不出来喜怒哀愁。
    旭阳帝:(??灬??)
    即使在之前长达两个时辰的会议中有许许多多对于正阳未来不利的消息。
    他的面上依旧风轻云淡。
    原东祥恭敬行礼,继续道,他在这些大佬中身份地位简直不值一提。
    不过他依旧做到了一丝不苟。
    浑身上下打理的一丝不苟,发型一丝不够,表情同样一丝不苟,说的话也是一丝不苟。
    换句话说就是滴水不漏。
    “陛下,此时和许州郡王有关。
    南海,被他称为有六巨寇。
    可惜臣无能,配合锦衣卫,最终也只找到五大寇。
    其中只有三大寇已经成了气候。
    其余两大寇只能说小有苗头。
    至于最后一巨寇……
    臣无能,未能找到任何可疑之人。”
    许州郡王这四个字一出,大殿之中的诸位大佬脸上都有不同的神色,而旭阳帝则依旧是风轻云淡。
    “这事无关能力。
    许州郡王……布局深远,他能够发现你们发现不了的,只是因为他布局了够久。
    就现在发现的这五大寇,尔等继续盯着。
    希望能够从这五人的身上,找到南海破局之法。
    今日诸爱卿肯定也疲乏了,如果没事,就散了吧。”
    原本皇帝这么说完就应该散会了。
    可是米雨松这个当了两个时辰的木桩子突然转身,对皇帝道:
    “臣有事要奏!
    烦请吴国公,秦国公以及代同知留一下!”
    旭阳帝微微颔首。
    于是其他大佬都告辞离开。
    大殿之中只留下了包括旭阳帝在内的五人。
    米雨松开门见山道:
    “蜀国公,可能要反!”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可能!”
    秦国公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
    曾几何时,他跟蜀国公是一个床榻上睡的战友。
    大约二三十年前,曾经正阳有过几次和北蛮的战争,彼时的蜀国公和秦国公都是勋贵年轻一代的佼佼者,被当时的老信国公皇甫东来带在身边。
    蜀国公的姐姐那个时候也还没有嫁给如今的旭阳帝。
    当初的秦国公就是一个武痴,蜀国公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纨绔,被自家老子丢到军营历练。
    老信国公把秦国公和蜀国公放在一起,两人身份一致。
    老信国公存着秦国公可以带一带蜀国公的心思,把他们放在一起。
    结果也没有让他失望,秦国公的确改变了蜀国公。
    在长达三年的军武生涯中,蜀国公成功从一名纨绔变成了一名合格的将领。
    蜀国公天赋其实并不差。
    在军队的后期,他的斩敌数量丝毫不比秦国公要差。
    秦国公和蜀国公之间也由此产生了极深的感情。
    后来蜀国公离开军队继承了主业,不过很快又成为了一军统帅,只不过自那之后就不在边关,而是镇守正阳的西北方。
    帝国的西北方,曾经山匪,流寇随处可见。
    这里的群山峻岭之中藏了不下上万的匪王。
    他们每一个都自立为王。所谓的王爷在这里狗都不如。
    但是在蜀国公的治理之下,这里的山匪从此不敢称王。
    “蜀国公要反?他本就是蜀地无冕之王,何须谋反?”
    秦国公的话铿锵有力,丝毫没有察觉到这话中已经有违逆之处。
    虽然这是事实,公认的事实。
    但他这番话说出来也是不合时宜的。
    不过也的确因为他这样直白的说辞,众人对米雨松的话,微微有些质疑。
    但一想到米雨松作为东厂提督,如果说他的话都不准,那可能也没有人的话是准确的了。
    米雨松根本没有看秦国公,反而是从怀中取出一个竹筒,伸手递给皇帝陛下。
    旭阳帝接过一看,脸上没有丝毫波澜,又将竹筒递还给了米雨松。
    “好了,就蜀国公涉及谋反一事,讨论讨论吧。
    同时,宣晋国侯!”
    “喏!”
    秦国公一脸不可置信。
    他知道如果旭阳帝这般说了,那么米雨松递上去的就肯定是铁证。
    一时之间他都有些恍惚。
    “秦国公,你那个弟子现在就在太原城。
    听说蜀国公家的老二也在太原城。
    太原城内聚集了大量江湖人士,不知图谋什么。”
    第(1/3)页